北斗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现状分析

来源:今日北斗   2015-09-17 15:21   

北斗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是指通过提供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作为北斗地面段和空间段的接口,有针对性地集成各种软硬件平台,服务于终端用户并收取服务费形成收入的模式。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发展,开始逐步向运营服务方向迈进,运营服务将是未来北斗卫星导航市场的重点,专注于该领域的企业成长空间广阔。

 

平台运营市场已逐步启动

 

在交通运输领域,车辆远程管理可以通过卫星对车辆车况、维修状况、行驶路线及时间、驾驶员等信息实时监控。从目前运营平台市场情况来看,交通部“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师范系统工程”之一的“湖南省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建设及运营服务,共采购北斗车载终端1万台,每台终端的中标价格分别是1700和2100元不等,同时每台终端补贴700元,每台终端按月收取服务费38元。同时,“珠三角卫星导航应用示范系统工程”之一的“广州市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租用车载导航终端1万台,每台终端每年收取终端租赁费1496元和服务费480元。

 

作为北斗应用重要领域的海洋渔业领域,截至2013年底,北斗终端总量已经超过3万台。每台北斗终端的采购价格大约为1万元左右,其中政府补贴70%-80%,剩下的渔民自己负担,每条短信收取0.3元。

 

在防灾减灾领域,通过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等功能,不但可以实现灾害预警速报、救灾指挥调度、快速应急通信,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灾害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通过国星通信、星地恒通、北斗星通等公司采购北斗个人、车载和指挥终端设备,由振芯科技负责北斗运营项目,每台终端每年收取225元服务费。

 

目前,我国有近3000多家导航运营服务商,但是市场分布十分分散,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未来,市场将利用国家和地方、企业政策推动北斗运营平台发展的机遇,加速行业整合,将分散的平台运营商统一为大的平台运营商整合,增加市场集中度。

 

运营服务在北斗产业中占比偏小

 

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中,运营服务的占比最大,而且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平均水平能达到60%左右。在成熟国家,运营服务可以占到其导航产业的70%以上,而在我国北斗产业中,运营服务占比仅为17%,远远达不到国际水平。

 

2015年8月,阿里巴巴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同出资20亿建立“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定位为面向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运营的平台型公司。在5月初的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的研究员就表示过,将鼓励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信息服务业巨头,准确把握北斗导航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属性,引入到互联网思维中。

 

目前,在我国国内从事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营服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在取得“北斗系统运营服务许可证”后,方可开展业务,而往往只有较强势利的企业才有机会取得许可证,无形中形成了较高的企业资质壁垒。目前国内只有12家企业具有正式许可证,49家企业具有试验服务资质。同时,北斗导航芯片和终端仍处于推广阶段,而GPS已长期占据国内外市场,相关的各类服务也比较成熟,就大众消费者来说,没有非要代替GPS的动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运营服务在北斗产业中占比的提升。

 

11.JPG 

 

总结:

 

当前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处于“多系统并存、多技术融合”的发展阶段,各种导航系统各有优势,综合运用效果好,只强调应用自主系统是不现实的。因此各运营企业都具备国际化战略眼光,与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等系统开展密切合作,开发出能应用多种系统的接收终端和业务运行系统,使北斗系统的应用和运营与国际其他系统应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