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中国移动全球首发5G-A商用部署 首批百个5G-A网络商用城市;18部门发文:6G、区块链等核心标准研究

来源:今日北斗   1月前   

第一百七十一期

2024/3/24-2024/3/31


★ ★ ★

NO.1

中国移动全球首发5G-A商用部署 首批百个5G-A网络商用城市

3月28日,中国移动5G-A商用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中国移动全球首发5G-A商用部署,公布首批100个5G-A网络商用城市名单,并宣布计划于年内扩展至全国超300个城市,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网络。

5G-A(5G-Advanced的简称)是5G向6G发展的关键阶段,相较于5G,其具备更高速率、更大连接、更低时延等特点。通过引入通感一体、通算智一体、空天地一体等技术,同时扩展5G能力边界,助力产业数智升级。中国移动2024年,计划发展超2000万5G-A终端用户,并向用户提供更高速率、分层分级的保障体验,满足特定业务形态、特定客群需求的通信服务需求。

会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就为进一步加速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速构建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提出三点倡议:一是联合做好5G-A技术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二是共同推进5G-A产业链成熟,擂响协同“作战鼓”;三是通力创新5G-A商用新模式,按下发展“加速键”。同时,为促进5G-A产业生态发展,中国移动联合多家产业合作伙伴成立了5G-A创新产业联盟和裸眼3D产业联盟,目前已发布了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屏幕、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各类裸眼3D终端产品,以及内容应用、技术平台和生态能力等方面的多项成果。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张琪玮


★ ★ ★

NO.2

我国完成了全球首个全频段、全制式、全场景5G轻量化商用验证


近日,中国电信联合中国联通在浙江、贵州、广东、河南、上海等五省/市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个全频段、全制式、全场景5G轻量化(RedCap)商用验证,并正式启动百城规模商用进程。

5G轻量化技术是5G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减小5G设备的体积、重量和功耗,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灵活性,为用户提供更快速、可靠的网络连接。轻量化的5G网络还可以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5G轻量化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

这次商用验证覆盖了3.5GHz、2.1GHz、900MHz、800MHz等高中低多个频段,在视联网应用上能支持20路以上的高清视频并发需求;同时在4G和5G网络间无缝切换成功率达到100%,为车联网等高移动性应用需求提供了高可靠的连接服务保障。此次商用验证场景涵盖了城区、乡镇、农村、山区等室内外全部物联网商用场景,实现了各种复杂场景下的网络完善覆盖,保障随时随地稳定联接。

这次商用验证的成功证明了目前网络环境已经具备5G轻量化全面商用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物流、智慧城市、车联网和可穿戴等领域。目前,深圳、西安等地已率先开通5G轻量化服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孙蓟潍

图源自中国电信


★ ★ ★

NO.3

最新行动计划印发!开展6G、区块链等核心标准研究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就2024年至2025年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具体任务。

《行动计划》采用重点任务逐一列条的方式,分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围绕标准化服务发展,从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瞄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演进路线等新场景升级,强化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6G、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发等核心标准研究。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升级,重点完善“适老宜小”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加大智能产品、功能性产品等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

第二板块围绕标准化自身发展,从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两方面,提出了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加强标准试验验证、强化标准化技术机构支撑、加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任务要求。

第三板块是组织实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 ★ ★

NO.4

全国首套北斗三号灯浮标在沪成功投入使用


2024年3月25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航标处在位于黄浦江陆家嘴水域的114号灯浮上成功安装基于北斗三号通信技术的航标灯器,标志着北斗三号通信技术在我国海区视觉航标上首次应用。此次计划将在湾头水域、大桥、港口航道等重点航行水域的50余座航标中推广使用北斗三号灯器。

据悉,随着重点水域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基于北斗二号通信的航标设备易受到5G通信、无人机信号、宽带通信等多种干扰源的影响,进而时常发生定位错误、遥测超时等异常情况。北斗三号定位精度、通信能力和信号抗干扰能力的显著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在通信技术及能力上,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相比于北斗二号大大提升,覆盖范围从区域短报文扩大至全球短报文,通信容量从一般三级民用卡78字节扩大至国内最多1000个汉字(1750字节)、国外最多40个汉字(80字节),互联互通成功率从优于95%提高至优于99.9%。同时,在定位精度、通信频度等方面均取得了倍数级的提升。

“我们将继续加大北斗三号在航标领域的应用力度,以保持航海保障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充分发挥北斗三号技术的优势,不断推动航海保障技术创新与发展,保护上海港水域通航安全,不断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航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 ★ ★

NO.5

甘肃省出台工业领域“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 2026年每万人将拥有5G基站数超过30座


3月26日,记者从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我省出台的《甘肃省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我省基本建成覆盖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30座。

《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我省基本建成覆盖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30座,建成3-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初步构建健康有序的标识解析体系;推动超过6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实现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力争建成100家以上5G全连接工厂,2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基本建成评估诊断和服务体系,工业软件、智能硬件等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打造10家重点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较为完备的网络、平台、安全、数据、算力等供给支撑能力。

据介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多项措施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保障《行动计划》实施,包括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政策支持、提升数字素养、加强宣传推广4项内容。同时,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据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认定的“智改数转网联”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公共服务平台事后给予奖补支持。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胡旺弟


★ ★ ★

NO.6

广东珠海:卫星遥感法律监督模型激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新活力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珠海市检察院获悉,经过初期测试和升级完善,今年1月,“珠海检察卫星遥感法律监督模型”正式上线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推送线索264条,涉及山体保护、入河入海排污口监测、非法倾倒固体废物监测等方面。

据悉,“珠海检察卫星遥感法律监督模型”涵盖六大领域,可通过多期不同时段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影像叠加、比对和计算,提取发现该市山体、农林用地、饮用水源、排污口等涉公益诉讼领域的疑似违法图斑,并推送案件线索。

该模型使用的数据类型为“行政数据+卫星数据”,珠海市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协商获取该市行政机关的基础数据,再与珠海高科技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模型内嵌入由“珠海一号”12颗在轨卫星所采集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高光谱影像数据,共同组成监督模型的“核心”。除了监督模型外,该系统同时设有指挥中心、数据统计、数据管理等功能,充分满足数字检察工作数据统计、研判会商、指挥办案等需求。

除了发现案件线索外,“珠海检察卫星遥感法律监督模型”还能固定案件证据,跟进监督效果“回头看”。如在梁某等人非法采矿案中,犯罪嫌疑人以复绿名义进行非法挖山采矿,珠海检察机关就是借助该监督模型,通过对比被挖山体不同时期的卫星影像图,有力佐证了梁某等人造成环境损害的事实,为该案顺利起诉索赔夯实了证据基础。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记者韦磊 通讯员汤敏如 孙淑丽


★ ★ ★

NO.7

卫星互联网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峰后河保护区开先河


3月19日,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自动传输系统安装调试完成,正式进入试运行期,实现了森林深处无网无电地区的野生保护动物红外相机实时回传。

这是我国首个在秦岭—淮河以南密林中将卫星互联网技术创造性用于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保护区。

五峰后河保护区将卫星互联网应用于保护区中无电无网的地区,采用太阳能供电+卫星通信的方式,将生物多样性监测周期从3-6个月变为实时监控,掌握保护区内动物活动的精确规律并及时调整监测的位置,节省人力的同时实现了物种信息的实时更新。红外相机布设短短数日,已稳定向平台传输林麝、黑熊、小麂等野生动物监测画面。

近年来,五峰后河保护区以数字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保护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充分运用自组网、虚拟现实、红外相机、视频监控、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和先进设备,建成“1+N”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构建了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汪训前、通讯员张娥、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