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报告丨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剖析及重点城市竞争力分析

来源:赛迪顾问   2020-08-13 17:57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了《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剖析及重点城市竞争力分析》白皮书,其中就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以及当前我国重点城市与企业在卫星互联网产业上的布局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

 

卫星互联网是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弥补地面通信缝隙,且下游应用场景广阔,已成为大国竞相布局的战略焦点。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发布卫星通信网络建设计划,特别是美国商业航天发展迅猛,通信卫星技术和应用全球领先。就以“星链”项目为例,其可回收火箭技术在技术和成本上就已为卫星互联网的商业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当前,随着“鸿雁星座”“虹云工程”和“行云工程”纷纷亮相,中国重点地区和城市陆续启动卫星互联网建设布局,推动构建天地融合、安全可靠的卫星互联网系统。

 


从我国在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的卫星互联网企业资源以及创新资源更多分布在华北与华东两个地区,而产业发展基地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特别是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资源、创新载体和相关高等院校,是卫星互联网重点企业数量最多的聚集区。

 

当然,随着卫星互联网产业成为我国的战略焦点,北京、西安、武汉、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也在卫星互联网产业领域开始发力布局。

  • 北京依托国企、民营企业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布局了多个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
  • 西安聚集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构建起了一条相对完善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条,涵盖商业卫星系统、火箭研制、卫星测运管理、卫星商业化应用等等;
  • 武汉拥有国内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将重点布局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重点建设天基物联网星座“行云工程”;
  • 上海正启动建设我国首个天基物联探测系统“翔云”卫星星座,未来将组建覆盖全球的低轨通信卫星星座;
  • 广州拥有较强的卫星产业终端设备研发和制造实力,产业基础和企业基础雄厚;


此外、诸如成都、深圳、重庆等地也在加快布局,产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初步形成。从产业结构来看,卫星运营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构成了卫星产业的主体,其中卫星运营服务占比最大。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将给我国卫星互联网企业带来巨大增长空间,驱动数千亿蓝海市场。